来源:中国科商网
1924年,23岁的梁思成和未婚妻林徽因一同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进入建筑系后,梁思成找到做建筑史研究的古米尔(Alfred H. Gumaer)教授,要求旁听原本是二年级才上的西方建筑史课。他告诉教授,建筑史是自己最感兴趣的课。
古米尔便问梁思成:“中国建筑的历史是怎样的情况?”梁思成当时无从回答。课余常常泡在西方建筑史经典中的他,也曾深深感慨,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古国,居然没有一本国人自己书写的中国建筑史。
契机很快在1925年到来。那年梁思成收到了父亲梁启超寄来的一本大书——北宋李诫编纂的《营造法式》。
这本沉睡千年的奇书,与杭州颇有渊源——1919年,由时任内务总长兼北京市政督办的朱启钤先生在江南图书馆发现了《营造法式》,这正是晚清钱塘(今杭州)藏书家丁丙先生,于“八千卷楼”所藏的《营造法式》抄本,后人称之为“丁本”。朱先生将书借出后,请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此后又邀请诸同好以及古籍专家陶湘,多方搜集版本与相关古籍资料,整理校勘出版了更好的版本。
梁思成收到的,即是这版“陶本”,他如获至宝。但亦如梁先生自己所说:“在一阵惊喜之后,随着就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失望和苦恼。”因为这部漂亮精美的巨著,竟如天书一样,无法看懂。
巨大的心理落差,让24岁的梁思成至此确立了一生的学术目标:破译《营造法式》,填补对中国建筑认知的空白;写一本中国人自己的《中国建筑史》。
1930年梁思成受到朱启钤先生的邀请,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并从1931年起担任法式部主任,从此开启了解码天书的漫长旅程。
梁思成的 *** ,是将这部建筑学专著与实例结合进行研究。于是,在整个华夏大地上努力寻找《营造法式》时代的木结构遗物,成为破译工作的关键。
虽然,与同时期欧洲罗曼建筑和哥特建筑数以万计的遗存量不可同日而语,但较之中国唐代以前的建筑遗存,上百处宋、辽、金这三百多年间的建筑遗存要丰富得多。
营造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的山西应县木塔,是世界现存更高的木结构古建筑 图源:《营造天书》王南 新星出版社
但是中国大地尚存的这些珍贵的宋辽金建筑,并不是营造学社率先发现的。西方学者和日本学者对中国古建筑的考察,都开始得更早。日本建筑史家伊东忠太于1930年终中国营造学社作学术报告时,更是傲慢地扬言,研究中国古建筑:“在中国方面,以调查文献为主,日本方面,以研究遗物为主,不知适当否?”
加上宋、辽、金时代的木构遗存分布地域极广——北抵辽宁,南达广东,西至甘肃,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省,营造学社的成员需要抢时间。
《营造法式》又反过来帮助了中国学者——由外国人都能研究的“皮相”,进入中国古建筑的“真髓”。正是因为有了这部天书作为钥匙,中国营造学社走上不同于日本和西方学者的崭新研究道路,后来者居上。
中国营造学社自1930年成立至1945年结束,15年里共计调查了190个县市。其中,1937年以前调查古建筑共2738处,详细测绘的有206组大小建筑群,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1937年之后,由于颠沛流离,故准确数据不可考。其中,通过对大量宋辽遗构的考察、测绘与研究,学社同仁们逐步揭开了《营造法式》所蕴含的奥义。
当然,翻译天书,并不是《营造法式》研究的结束,或者更应该说是个开始。以营造学社成员陈明达先生为代表的许多后继学者,将研究继续推向更深的层次。至今,法式研究依然不绝如缕。今年是营造学社成立的第90个年头,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了陈明达先生的点注本《营造法式》。
梁思成等建筑史家对《营造法式》和宋、辽、金建筑遗物的研究,有着和西方文艺复兴学者研究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古罗马建筑遗迹同样重要的意义,都是推动人类文明之复兴。
而《营造法式》对于当代建筑的意义,梁思成也早有论述:
“知己知彼,温故知新,已有科学技术的建筑史增加了本国的学识及趣味,他们的创造力量自然会在不自觉中雄厚起来。这便是研究中国建筑的更大意义。”
浙版《营造法式》付梓
让我们想起一本天书,一群学者,一件不朽的事
幡竿颊、笏头碣、流杯渠、门砧限……
翻开浙江摄影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这套《营造法式(陈明达点注本)》,宛如在看“天书”。繁体字、简体字、异形字穿插其中,层出不穷的古文术语更是让人如坠云雾。但角落里时不时出现的朱红眉批、图绘旁的数字标注,在专业人士看来,一切有章可循。
这套“天书”在出版前,与杭州已颇有渊源。
1919年,身为北方和谈总代表的朱启钤(qián)由北平前往上海,途经南京时,在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发现了一部奇书——晚清杭州藏书家丁丙于“八千卷楼”所藏的《营造法式》抄本。
问世于北宋的《营造法式》就这样重新与世人相见。由这本书开始,一个专注于研究中国古建筑的民间学术团体有了雏形,它就是“中国营造学社”。
建筑史学家陈明达便是营造学社的一员,倾注了多年心血来“破译”这本天书。由他点注的这个版本,为人们架起一座通往《营造法式》的桥梁,让这本晦涩难懂的北宋古书不再孤单。
“天书”沉睡千年后现世
这是之一套《营造法式》古籍点注本
社因书起。
《营造法式》再现于世之时,远在美国学建筑学的梁思成,正苦恼于没有一本国人写的中国建筑史。收到父亲梁启超寄来的《营造法式》后,他十分惊喜,但很快又感到“莫大的失望和苦恼”,因为“这部漂亮精美的巨著,竟如天书一样,无法看得懂。”
《营造法式》的发现与刊行,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大门。
图3-5.1957年梁思成、刘敦桢、龙庆忠、陈明达等参加建筑历史研讨会
1930年,朱启钤自筹资金成立“中国营造学社”,随后几年,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纷纷加入这个团体。中国终于有学者用现代学术 *** 开展关于营造文献及建筑遗构的考察研究。
虽然这是中国古籍中最完善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但书还是“天书”。
朱启钤在中国营造学社开会演词中都说:“未尝不于书中生僻之名词、讹夺之句读,兴望洋之叹”。梁思成在《中国建筑之两部“文法课本”》中也说:“要使普通人读得懂是一件极难的事……且中国书素无标点,这种书中的语句有时也非常之特殊,读时很难知道在哪里断句。”
陈明达的点注,使得这本“天书”变得更容易读。
1932年,陈明达加入学社。从加入的那一天起,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对《营造法式》的研读中。营造学社在存在的短短的十几年间,精研《营造法式》,并与建筑遗构考察成果相互佐证,肇始于梁思成、刘敦桢,后有陈明达。
在这套最新出版的《营造法式(陈明达点注本)》中,原《营造法式》的文图旁,多出十分醒目的红色点注。有的是给每个看起来很相似的木构图编号,有的直接在建筑横剖图的某根柱子上打“*”,表明原图有谬误。除了条目统计、文字校勘、古籍核对之外,陈明达还为整套书加注了标点。
“因为注解都是陈明达亲手写上去的,有些字很小。那时又正值字体更新的年代,各种字体都有。我们直接复印扫描下来,有些地方也不知道是脏污还是标点符号,只能仔细去考证分辨。”浙江摄影出版社编辑王莉介绍说,《营造法式(陈明达点注本)》从前期筹备到正式刊印,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
我国杰出的建筑历史学家陈明达(1914-1997)
《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用书,由当时的将作监李诫组织编著。“形象地说,这套书是北宋颁行的一个建筑标准,内容非常细,涉及到什么工程用多少人工、多少物料,甚至某种颜色需要用多少比例的原料调配出来,一一都有明确规定。”王莉说。
一本书催生出一个学社
成就中国建筑学的一座圣殿
今年,中国营造学社成立90周年。在近期于北京举办的“那些年 那些事 那些人——中国营造学社纪实展”上,陈明达亲手抄录的《营造法式》也出现在展柜中,诉说着那一代营造学社人与《营造法式》的故事。
“凡彩绘、雕塑、染织、髹漆、铸冶、抟埴,一切考工之事,皆本社所有之事。”朱启钤说的这句话,道出了这个学术团体之所以取名为“中国营造学社”,而不是“建筑学社”的原因。
1978年,陈明达与杨廷宝、陈从周等参加刘敦桢遗著《苏州古典园林》评审会
1930年,学社成立。学社的鼎盛时期,网罗了当时更优秀的历史学、金石学、地质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的专家学者。
为便于研究工作的开展,社长朱启钤在组织安排上做了一定的调整,梁思成、刘敦桢分别被任命为法式部和文献部的主任。自此,学社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史”和“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两大研究方向。梁、刘二人分别带着助手,开启筚路蓝缕的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学术征程。
1934年中国营造学社考察新城开善寺-刘敦桢与陈明达
1931年起,法式部主任梁思成,开始了破译《营造法式》的漫长旅程——
他和社员们在动荡的年代走访上百个市县,考察了上千处古代遗迹,首次以现代学术精神和 *** 检视古老的遗产。
许多古建筑的意义首次被挖掘并被人们所认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原则和发展谱系首次拥有了令人信服的系统解释。
在随后几年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学社被迫辗转武汉、长沙、昆明、四川李庄等地,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北平。彼时的中国四处焦土、百废待兴。作为一个民间学术团体,营造学社的生存更是艰难。
上世纪50年代陈明达(2排左6)考察敦煌与常书鸿(2排左5)、王朝闻(2排左7)等
1946年,社长朱启钤与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签订协议,学社纳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共管。虽然只历经了短短的17年,但营造学社为古代建筑典籍做了大量基础的文献梳理和古建勘测实践探索,是中国建筑学术界的一座圣殿。
1973年与莫宗江等重访应县木塔
为了走入《营造法式》
陈明达曾经手抄全书
近几年,浙江摄影出版社一直致力于打造建筑系列产品线,在筹备过程中,他们发现陈明达是一位十分值得挖掘的建筑史学家。
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从事学术研究的殷力欣,是陈明达的外甥,几十年来一直在整理陈明达的学术研究成果。双方一拍即合,决定于2021年推出《陈明达全集》(十卷本)。 作为全集的整理者,殷力欣有一次提到,舅舅有一本“常年带在手边、工作时时要用”的《营造法式》,还做了详细注解,这本书现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其亨那里。
1939年陈明达与梁思成、莫宗江等考察四川
“陈明达与王其亨有师生之谊。当年王其亨在天津大学读研究生,陈明达是王其亨的硕士论文评审人。陈明达看过后王其亨的硕士论文后,评价非常高,两人后来就有了许多来往。这本书应该是陈明达借给王其亨的。”编辑张宇说。
拿到这本书后,浙江摄影出版社便有了一个想法。因为此前没有直接在古籍《营造法式》上添加标点和批注的版本,“我们希望通过这套基于经典古籍基础上的点注版本,让《营造法式》不再仅仅是学术文献,也能被更多人看懂,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了解我们中国的古建筑。”编辑郭哲渊说。
陈明达手迹-彭山崖墓手稿
从陈明达对《营造法式》的研读点注中,不但可以看到其学术成就,还可以体悟他的治学 *** 和治学态度——
比如,初入学社时,为了进入这套古籍,他将三十四卷本的《营造法式》一字一画完整地抄录了一遍。比如,他将《营造法式》等典籍里涉及到的术语词汇都做成工作卡片内容,包括名词、出处和简明释义。这样的小卡片总共收录2190个词条。
陈明达研究《营造法式》等典籍的工作卡片
“编书过程中,字里行间都能看出他的细致与认真,我感受到陈明达是一个勤奋仔细、聪明智慧且十分务实的人。”郭哲渊说。
更让人感触的,是陈明达的学术胸襟。殷力欣回忆说:“在建筑学界,陈明达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原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康先生曾在纪念会上称他为‘中国建筑历史学的一代宗师’,可他既不是科学院或工程院的院士,也没有赶在退休前当一回博士生导师。”
对陈明达而言,头衔不重要,他看重的是学术上的进步。
恢复正常工作的陈明达抓紧绘制《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大木作》图版
著名建筑历史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先生曾评价陈明达说:“对《营造法式》的研究是陈明达在建筑史研究上的最杰出的贡献,提高了我们对古代建筑达到的科学水平的认识……他成为继梁思成、刘敦桢二位学科奠基人之后,在中国建筑史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的杰出学者。”
“他知道任何一项研究都难于尽善尽美,‘将个人研究的得与失客观地公之于众,使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他希望将自己的学术成果作奠基,让后人不断去突破。学术是公器,是要拿出来推动学术进步的。”王莉说。
关键词: 营造法式是由北宋建筑师谁组织编纂的 北宋建筑师
英语六级分值分配?六级分类新标准?六级分数明细表
六级分数明细表六级成绩为710分。其中听力(35%)249分,阅读(35%)249分,写作和翻译(30%)212分。写作:短文写作15%听力理解长对话:选择题(
天道轮回的意思?天道轮回的意思是什么?
天道轮回的意思是善恶总归是有报的,无论自己做的是好事或者是坏事,老天会记住了。而且不要以为暂时没有什么问题就完全放松下来,然而...
个人专长可以填什么?专长一般怎么填?
个人专长可以填写一些突出自己优势方面的才能,比如文艺专长有唱歌、舞蹈、乐器、书法、绘画等,运动专长有跑步、高尔夫、游泳、篮球等...
今天来盘点下美国最差的五大总统 美国最糟糕的总统排名
今天来盘点下美国最差的五大总统,排名不分先后。1、詹姆斯 布坎南。第十五任美国总统。上榜理由,在奴隶制问题上摇摆不觉,间接导致美国...
红楼梦里最诡异的人是谁?红楼梦为什么没有写完?红楼梦中的金陵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红楼梦里最诡异的人提起红楼梦,你更先想到是葬花的黛玉,还是含玉出生的贾宝玉,亦或是其他典型人物。那么你知道红楼梦里最诡异的人是...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粤ICP备18023326号-32
中国创氪网 www.chuanganwang.cn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